事业编+全面人才保障,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诚聘全球英才!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孙士丽(分管人才工作副院长)
潘 峰(人才工作专员)
电话
0451-82519910
邮箱
sunshili@hrbeu.edu.cn
panfeng@hrbeu.edu.cn
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前身系1953年创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造船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并在国家评估中获评A+、排名全国第一,国际评估获评“世界上该领域最有实力的学科之一”。
学院现有教师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16人、实验教师2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5人、黑龙江省认定高层次人才54人;高级职称120余人;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达65%;硕士生导师119人、博士生导师77人。2023年科研到款3.46亿元,教师人均科研到款200万元以上。
现有本科生1286人、研究生1005人,本科生考研升学率70%以上,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70%以上毕业生在船舶工业和国防系统就业,年均获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超100项。
谋海济国,无悔“船”人。船舶工程学院担当起“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使命,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凝心聚力,锐意奋发,打造船海领域大国重器,培育船海领域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及团队荣誉
01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02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03
全国青年文明号
04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05
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
06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07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教师荣誉及获奖
姚熊亮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01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02
全国优秀教师
03
全国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
04
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
05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06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07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08
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
学科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双一流”学科
在国家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获评A+
本科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海洋机器人(新工科专业)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船舶与海洋工程(A+)
力学
水利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船舶与海洋工程(A+)
力学
专业学位类别
博士:机械
硕士:土木水利
创新平台
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
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
水力发电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
船舶结构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
国家级教学平台(3个)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船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
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复杂动力学与控制——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极地装备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深海工程装备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
船舶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船舶结构冲击动力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极地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
人才培养
获“挑战杯”国赛金奖
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全国最美大学生
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全国优秀水利毕业生
全国水利之星
全国首批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国际交流
国内国外双博士学位培养项目
本科生国际研学项目
国际合作网络:25个国家和地区、6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80多位海外学者
国家级/省部级国际交流合作实验室3个
牵头成立船海领域国际组织1个 (ICNAME)
ISSC/ITTC任职10人次
ISO(TC8)任职1人
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18人
国际学会Fellow 1人
教师/学生参加国际会议资助体系,资助规模180人次/年
学院国际合作教师占比70%
科研获奖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需求,攻关重大科技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奖励50余项。
科研成果
学院强化有组织科研合作,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需求,是中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装备设计的核心参研单位,为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
海洋机器人总体技术
★
面向海上新域、新质能力需求,研制出30余型海洋机器人,实现了微小型到大型的尺寸谱系化、浅水到全海深/极地的潜深全域化、单体到群体的运用集群化、探测到作业的功能多元化,“悟空”号AUV创造10896米的潜深世界记录、“星海1000”号AUV实现北极冰下探测、“长弓2”号跨介质航行器实现水下/空中反复出入水航行。
“悟空”号
自主潜水器(AUV)
“星海1000”号
自主潜水器(AUV)
“长弓2”号跨介质
航行器
船舶总体技术
★
创新地提出了冰水船多介质多尺度耦合运动学方法,应用于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极地甲板运输船、特种破冰船等国内几乎全部新建极地船舶的冰载荷计算分析,研发了国内首艘极地气垫破冰运输船、国内首套气垫艇驾控训练模拟系统、系列化海洋工程作业仿真系统等标志性成果。
国内首艘极地气垫破冰运输船
国内首套气垫艇驾控训练模拟系统
系列化海洋工程作业仿真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
★
在深海工程装备与技术领域形成了多项新型立管设计方案及指南,自主研制了基于ANCF方法的浮式平台系统性能分析软件、FPSO失效数据库及风险评估软件,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陵水平台开发、FPSO平台运维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
浮式结构物-管缆耦合系统软件
南非海域自由站立
立管系统
TLP-Tender辅助钻井系统模型试验
智慧水利与新能源
★
在波浪能、潮流能及海上风能等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线性频域、非线性时域水动力及运动耦合的模型及计算方法,研制了包括“万象”“海明”“海能”等多系列多型号潮流能发电站,取得多项第一,研制的“海豚号”为目前中国实海运行时间最长的波浪能发电装置。
航道无人智慧化
管控系统
波浪能-浮式防波
堤集成发电系统
“海能III”2×300kW
潮流能发电站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
★
原创性提出泰勒展开边界元理论并发明 TEBEM 数值方法,在国际上首创层析内波理论并发展了层析水波理论;论证建设国内第一个全向流水池和随车式精细流场测试系统,并协同行业优势单位共同建立了第一套数值水池虚拟试验系统。
中国数值水池虚拟
试验系统
船舶耐波性评估
畸形波造波试验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
★
成功研发我国自主可控的“COMPASS-WALCS”波浪载荷计算软件系统,成为中国船级社法定审图软件;自主研发的船体结构健康智能监测与辅助决策系统 “SMAS”应用于11个型号27艘船舶,列装于我国首艏万吨海巡船“海巡09”的智能监测系统获人民日报报道;实际海浪环境下船模物理仿真模型试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前沿水平。
“COMPASS-WALCS”波浪载荷计算软件系统
船体结构健康智能监测系统 “SMAS”及其应用
实际海浪环境中大
尺度模型试验
船舶与海洋工程冲击动力学
★
创立气泡动力学统一方程,破解气泡理论难题,在国际上引领气泡理论的发展,开发流固耦合FSLAB基础工业软件,创建国内最大规模功能先进的大型水下特种试验设施,突破大尺度模型试验技术,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瞬态力学模型试验相似规律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气泡统一方程
流固耦合FSLAB基础工业软件
船载高压气枪
实验能力
学院目前有综合试验水池、高速拖曳水池、水平型循环水槽、波浪水槽、结构实验平台等各类力学领域大型试验设施,配备X-Y航车、多向造波系统、减压系统、掺气核系统、高速摄像系统、平面运动机构、多点协调加载系统、高压试验系统等附属设备,拥有四自由度适航仪、各类防水六分量天平、高精度粒子图像测速仪、动态数据采集仪、结构应变模态分析仪、振动噪声综合测试系统等各类现代化测量测试系统,承担了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模型试验、超大型集装箱船和豪华邮轮等船舶运动与载荷水弹性模型试验、ITTC半潜平台标准模型全水深波浪中运动响应基准检验试验等,实验能力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综合试验深水池
船模拖曳水池
水平型循环水槽
四自由度适航仪
75单元摇板多向造波系统
英才招聘
拟招聘专业方向
1
船舶与海洋工程
2
水下无人航行器技术、水面无人艇技术、水下滑翔机技术、水下机器人技术
3
水利工程
4
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冰力学、工程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气泡动力学
5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海洋可再生能源
7
船舶与海洋工程总体设计、优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
8
船舶耐波性、操纵性、推进与节能技术
9
极地冰区技术与装备
10
环境载荷与结构安全性
11
跨介质航行器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2
深海工程技术、深海平台与立管
13
河海工程智慧孪生管理技术
14
试验技术
杰出领军人才
条件
具有较强学术领导力,在所从事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备引领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
岗位
工学学者/教授/研究员。
薪酬
税前年薪70万元以上。
保障
安家费150万元起;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一人一议),事业编制。
青年领军人才
条件
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所从事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居本领域国内外中青年学者前列。 青年领军人才以未来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
岗位
工学学者/教授/研究员。
薪酬
税前年薪55万元以上。
保障
安家费150万元起;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或融入团队(一人一议),事业编制。
优秀青年教师
条件
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成长为青年领军人才的潜力。
岗位
准聘副教授、副教授/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薪酬
中级职称税前年薪24万元以上,副高级职称28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叠加团队科研薪酬每年约5-20万,科研薪酬视具体情况由引进团队确定。
保障
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提供10万元以上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和购租房补贴另议。支持申报学校“兴海人才培育支持计划”,该计划具体要求可向学院或者拟引进团队咨询。教学科研序列直接给事业编制,专职科研序列可有条件转入事业编制。
全脱产博士后
条件
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取得博士学位,获得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岁。
岗位
师资博士后/科研博士后。
薪酬
师资博后税前年薪35万元,科研博后税前年薪20万元。在此基础上,叠加团队科研薪酬每年约5—20万,科研薪酬视具体情况由引进团队确定。
保障
科研启动经费另议。
海外优青
条件
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连续工作36个月以上,不超过40周岁;成绩突出的人选,可突破年龄、任职年限限制。
岗位
教授。
薪酬
税前年薪60万元以上;同时可享受科研绩效、核心指标奖励,上不封顶。
保障
提供科研经费400-1200万元(科研经费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资助经费额度的基础上,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分别等额配套支持,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黑龙江省 1:哈尔滨工程大学1:船舶工程学院1);50万生活补贴;150-200万元购房补贴;前3年每年保证1个博士生招生指标和1个博士后招收指标(工资由学校承担),事业编制。
人才引进二维码